
近日,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,中国宣布对美商品加征34%关税,而特朗普政府则威胁进一步加征50%,使得部分商品总关税可能突破100%。
对此,专家指出:“关税超过60%后,再加到500%也没区别,因为贸易已经无法正常进行。”跨境企业如何在这一轮“关税铁幕”下生存?本文结合最新政策与行业趋势,为您解析应对策略。
1. 最新关税政策动态
中方反制:4月10日起,中国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%关税。
美方威胁:特朗普宣称,若中方不取消34%关税,美国将再加征50%,部分商品总税率或超100%。
专家观点:香港中文大学郑永年教授指出,关税超过60%-70%后,贸易基本停滞,再加税已无实际意义。
2.对跨境贸易的影响
供应链断裂:高关税迫使企业调整全球供应链,部分行业(如消费电子、汽车)可能完全退出美国市场。
价格暴涨:苹果若完全转嫁关税成本,iPhone价格或上涨30%-40%。
市场转移:外贸企业加速向东南亚、拉美、RCEP国家布局,以规避高关税风险。
1. 供应链调整:全球化布局降低风险
案例:蓝思科技、领益智造等企业已在越南、印度、墨西哥建厂,减少对美依赖。
建议:
✅评估“中国+1”战略,在低关税国家设立生产基地。
✅利用保税区、加工贸易模式,降低关税成本。
2. 市场多元化:减少对美依赖
数据: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19%降至2024年的12%,东南亚、欧盟成为新增长点。
建议:
✅拓展RCEP市场(东盟、日韩等),享受低关税红利。
✅结合跨境电商平台(如阿里国际站、TikTok Shop),布局新兴市场。
3. 税务优化:利用退税政策对冲成本
出口退税:部分行业(如机电、纺织)可申请更高退税率,降低关税冲击。
关税成本测算:企业需精准计算不同贸易路线的综合税负,选择最优方案。
建议:与专业跨境退税机构合作,确保合规申报,最大化政策红利。
1. 短期震荡,长期调整
专家预测,2025年全球贸易格局将加速重组,供应链“区域化”趋势明显。
中国可能进一步扩大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出口,减少对美依赖。
2. 美国“自伤八百”?
通胀压力:美国零售商或被迫涨价10%-12%,消费者负担加重。
制造业回流难:即使加税,美国劳动力成本、供应链短板仍阻碍产业回归。
3. 中国的应对策略
保持开放:继续推动自贸协定(如CPTPP),吸引国际资本。
技术升级: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等产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,减少对传统出口的依赖。
关税超过60%后,贸易已无法正常进行”——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现实:全球贸易正在进入“硬脱钩”时代。